Shane Xue's Blog

道生集合,集合生lambda,lambda生万物

糊涂的逻辑学家

选自:To Mock A Mockingbird

作者:雷蒙德·斯穆利安

翻译:Shane

译注 :文中所有“词”均指英文单词。因此,所谓“三词问题”实际就是中文的主谓宾(简单句)结构。不过不用担心,只要你把问题尽可能变得简单,基本都会是正确的!

只用三个词?

据我所知,本章的迷题组成一个关于说实话和说假话的逻辑的引入。我将从我一个比较老的迷题开始,并从此展开。

1. 约翰,詹姆斯和威廉

约翰,詹姆斯和威廉是三兄弟(从题设来看,翻译为三胞胎可能更合适,但是原题的描述是“three brothers”——译注)。约翰和詹姆斯永远说谎话,但是威廉永远说实话。他们三个长相完全相同。有一天你在路上遇到三兄弟之一,希望得知他是否是约翰(因为约翰欠你钱)。你可以问他一个可以用是与否回答的问题,但是问题不能超过三个词!你会问什么呢?

2. 一个变式

假设我们改变上一个题目,使约翰和詹斯说实话而威廉说假话。这次你又遇到三兄弟之一并且希望知道他是不是约翰。现在是否还有一个三词问句能够达成这个目的?

3. 一个更困难的迷题

现在我们只有两兄弟(同卵双胞胎)。其中一个叫亚瑟,另外一个有别的什么名字。其中一个说真话,另外一个总是说谎,但我们并不知道亚瑟是诚实的还是说谎的。有一天你遇到这两兄弟,并且希望知道哪个是亚瑟。注意你 并不关心 亚瑟是诚实的还是说谎的,你只管到底哪个是亚瑟。现在你可以问一个可以用是与否回答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同样也不能超过三个词。你会问什么呢?

4

假设你现在想知道亚瑟诚实还是说谎而非究竟谁是亚瑟。同样,一个三次问题也能解决这个迷题。是什么样的问题呢?这个问题的解答和最后一题的解答有很漂亮的对称性!

5

现在你想知道两兄弟中哪个是诚实的,哪个说谎。你不在乎谁是亚瑟,或者亚瑟诚实与否。什么三词问题能够达到这个目的?

6

接下来你要问其中一个兄弟一个问题。如果他回答是,你将获得一个奖品;如果他回答否,那么就没有奖品了。你会问什么问题呢?

尼尔逊·古德曼原理 (The Nelson Goodman Principle)

如果没有三个单词的要求,以上六个问题都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解决!这个方法被嵌入在哲学家尼尔逊·古德曼在大约40年前(约1945年左右——译注)提出的一个有名的迷题。对于那些不熟悉这个迷题的,下面便是。

给定一个永远说谎或者永远说实话的人,以及一个你希望了解其正误且这个个人知道答案的命题,总有方法使用一个可以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达到这个目的。例如,假设这个个人站在岔道口;一条岔道去往你希望访问的美妙村(Pleasantville),另外一条则不去往美妙村。这个个人知道那条路去往美妙村,但他要么永远说实话,要么永远说谎话。你该问他什么问题以了解那条路去往美妙村呢?

答案: 如果你问他左边的路是否正确——即,去往美妙村——这个问题明显是无用的,因为你不知道他是个诚实的人还是个说谎的人。正确的问题是:“你是不是会说左边的道路指向美妙村的那种人?” 在得到答复以后,你并不知道他究竟是诚实的还是说谎的,但你 知道该走哪条路!具体来讲,如果他说“是的”,那你应当走左边;如果他回答否,那你应当走右边。证明如下:

假设他回答是。他要么说了实话,要么说了谎。假设他说了实话。那么他所说的是真的,因此他 会说左边的路指向美妙村的那种人,而这样,既然他是诚实的,左道就的确指向美妙村。反之,假使他在说谎,那么他就 不是 会说左边的路指向美妙村的人,因为只有另外一种人中的一位——一位说实话的人——才能这么说。但是既然一个说实话的人能这么说,那么这个判断必然是正确的,因此又一次左道指向美妙村。这证明,无论“是的”这个答案真实与否,左道都指向美妙村。

假设他回答否。如果他说实话,那他不是会说左道指向美妙村的人;只有说谎的人会那么说。既然说谎的人会说左道指向美妙村,那么它实际上就不指向美妙村,因此右道必然指向美妙村。反之,如果他在说谎,那么他 说左道指向美妙村,因为他说他不会,但是因为说谎的人会说左道指向美妙村,那么实际上指向美妙村的就是右道。这证明了无论回答问题的人诚实与否,“否”总是表示右道指向美妙村。

这个迷题让我莫名想起一个古老的俄罗斯笑话。 鲍里斯和弗拉基米尔是老朋友,他们有一天在火车上不期而遇。他们有了接下来这样一段对话: 鲍里斯 :你去哪里? 弗拉基米尔 :去明斯克。 鲍里斯 (愤怒的):你为什么对我撒谎? 弗拉基米尔 :你为什么说我在说谎? 鲍里斯 :你告诉我你去明斯克是为了让我认为你要去平斯克。但是我知道你实际上要去明斯克!

回到尼尔逊·古德曼原理,很容易看出如果没有三个词的限制我们可以怎样用同样的套路解决以上六个迷题。例如,对于例一,我们可以问:“你是不是会说你是约翰的那种人?” 例例二同理。对于例三,我们问:“你是不是会说你是亚瑟那种人?” 对于例四,我们可以问:“你是不是会说亚瑟说实话的那种人?”

总的来讲,如果你从一个永远诚实或永远说谎的人——你不知道他究竟是哪种——一个指定的命题p是真是假,你不要问他:“p是真的吗?” 你应该问他:“你是不是会 p为真的那种人?”

糊涂的逻辑学家

某一个逻辑学家,虽然在理论方面绝顶聪明,实际上却观察力却十分欠缺,也很糊涂。他遇到了两位美丽的双胞胎姐妹,名叫特蕾莎和勒诺尔。二人在外观上无法分辨,但特蕾莎总是说实话,勒诺尔总是说谎话。逻辑学家爱上了其中一人并且与她结了婚,但是不幸的是他忘记询问她的名字了!另外一个双胞胎在几年后才结婚。

婚礼后不久,逻辑学家要去参加一次逻辑学大会。过了几天他回来了。在一次鸡尾酒聚会上他遇到了姐妹中的一人并且,不出所料,他并不知道究竟那个人是不是他夫人。“但是我能够仅用一个问题就获悉他是不是我夫人。” 逻辑学家自豪地想道,“我只需要利用尼尔逊·古德曼原理问她是不是会号称她是我夫人的那种人!” 紧接着,他有了一个更好的点子:“我根本不需要问那么一个具体而复杂的问题。怎么,我能够用一个简单的多的问题得到答案——事实上,一个只有三个词的问题!”

7

逻辑学家说对了!为了知晓与他谈论的女士究竟是不是他夫人他应当提出怎样的一个可以用是与否回答的三词问题?

8

过了几天他又在另一个鸡尾酒派对上遇到两姐妹之一。又一次,他不知道究竟这个人是他的夫人还是夫人的姐妹。“是时候让我一劳永逸的获知我夫人的名字了!” 他想道, “我可以简单地问这个女士一个可以用是/否回答的问题,得知我夫人的名字!”

他可以问什么样的一个问题呢?

9

假定在上一个问题中,逻辑学家希望同时获悉他夫人的姓名和这个女士的身份。又一次,他只能问一个用是或否回答的问题,但这次没有词数限制了。

你能找到一个可行的问题吗?

后记 :逻辑学家实际上娶的是诚实的特蕾莎。勒诺尔两年后的婚姻是很有意思的一段婚姻:她很厌恶她的追求者,但有一天他问她是否愿意做他的夫人时,她,作为一个说谎者,不得不说是的。于是,他们结婚了!

故事告诉我们,一直说谎有他的弊端。


上一章:奖品和其他一些问题

下一章:(敬请期待……)

解析:(敬请期待……)

返回目录

返回主页


由于译者本人水平有限,可能不能准确的翻译文章内容。如有不妥,请发送邮件至qq2198631773@outlook.com指出错误。谢谢您的帮助!

译者不保证该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及时性。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